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之心

因为太在乎你,所以忘记了自己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论美与丑  

2009-12-12 22:28:37|  分类: 心情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 昨日读了好友“心之距”的一篇文章,文章谈及了她自己对“丑”的感悟,而我也深有所悟。

         睁开双眼,清楚的人世万物,似乎是那么美丑分明。美与丑的识别似乎与生俱来,于是我不禁问自己,我何时确定此物之美,又何时确定彼物之丑?美丑之念何时而生,又将何时而亡?

        当我哇哇坠地之时,美丑之念可否产生?当我第一次睁开双眼之时,可否识别眼前之物的美与丑?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了,时间早已让我忘记了那瞬间。但岁月的流逝却使我懂得思维,我想我第一次睁开双眼的瞬间,万物在我眼前是如此多娇,它们是它们,一切是那么明了,不需要名字。如若我要告诉你它们,我会用手指着它们,你会看到它们,你有多好的眼力,你就会定义得多清楚,比语言去说似乎更明白得多。因为万物太多,自己想看得更多,一切都那么吸引人,于是自己总是东瞧瞧,西看看,每一种事物似乎越发模糊,于是万物在自己眼里最终只剩个模糊的印象,这时的我应该不至于糊涂,这时的我应该是见者如我所见,因为我的世界里还没有语言以及用语言来定义的这个世界。什么时候自己的人生开始糊涂呢?我想是爸妈教我用语言来表述这个世界的时候。开始时,爸妈会指着椅子要我发“椅子”的音,我开始用“椅子”这个音去对应客观事物中的那个“椅子”。然后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逐渐被我用语音去对应,渐渐看得少,而用语音代替得多。然而因为看得模糊,所以对应的万物在脑海里自然模糊,最后与人交流时,就越发混沌不清,自己也越来越糊涂。然而,有一类东西却让我们无法明白,那就是所感。由心所发,无形而不见,何以明了。只不过,别人曰“美”,自己也鹦鹉学舌,曰“美”。别人谓之“丑”,自己也画葫芦照样,谓之“丑”。其实,自己的意志成了别人习惯的俘虏,古时候,皇帝喜欢的东西,平明老百姓也跟着喜欢,难道皇帝喜欢的东西真的确乎的美?唐朝以肥为美,连唐朝的多数画迹中,女人都丰满圆润,若在现在人的眼中,不如叫着“肥滚滚”吧!一只熊猫在游人的眼中是如此美丽,恋恋不舍,若一个人如此模样,你还能有勇气说她美丽吗?

       在我的眼中,美和丑的概念无需按书上标榜的美和丑去区分。若要给它立个标准,那它应顺应自然,不要立于人为。若立于人为,都具有社会性(包含阶级性),那种“三纲五常”的美德,只有为封建社会所推崇,而今的它莫不是历史中的一点垃圾,让人所唾弃。所以,万物在我眼中,于我心之所善,自以为美;于我心之所否,自以为丑。一样东西,自觉得它美时,就把它留在身边,若遇自认为不美的东西,自可置之而去,这顺乎自然,不谓之过。只是有时自己认为美的东西,别人不一定认为美,这正是各自的人生经历、自身修养不同造成的。但终有大家都认为美的东西,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。

     人有太多的欲望,得之又舍不得放弃,所有得失之间的行为,也定义着美与丑,拓宽了美与丑的外延。若人放下所有的欲望,心无所求,如刚出生之小孩,享受天地之育,父母之爱,一切见之为所见,无须言语去标签,去定义什么?美丑亦会消亡,但这怎又可能?除人心达如佛境,真能做到“心中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试问:向佛之人,有几人做到如此境界?

     美丑之念若亡,人亦亡。因为人不愿放弃自己所得,即使生命的最后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1)| 评论(1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